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生起法住智的基礎


阿姜帖: 正道修行(續)
[作者]尊者阿姜帖-德沙蘭西
[英譯]尊者坦尼沙羅
[中譯]良稹
生起法住智的基礎,就是近行定(或譯:近分定),它有兩類:
(一) 、 隨著禪定者專注於某個特定的對象時,心會逐漸地從雜念中退離, 並收攝於一處,正對著自心,不過又未完全與一切的外緣切斷。它仍在感知、思考、評估,試圖從那個極其精細的對象中撤離,但還仍然不能夠完全放下。這就是達到安止定(安般那三摩地)之前的近行定(或稱近分定)。
(二) 、心會變得越來越精細,直到能夠放下並撤離它正在思考的對象,因此該對象就消失了,這就稱爲安止定。念住與警覺充分意識到一種空性,對一切不抓取、不粘著,惟獨以心本身作爲對象。當心從這個狀態退出、再次觀法時(即觀察對象、觀察因果)它是處在從安止定出來後的近行定(近分定)。
這兩類近行定(近分定),都可構成對特別的真諦與種種事件,獲得洞見內明的良好基礎,這種洞見與來自前述禪相的智識是不同的,因爲禪相來自於世間禪那(禪定),而我們在此討論的智識,即便它從世間定力中生起,結果卻更加可靠(科學家們利用這個層次鑽研課題)。並且,假若你的定力達到超然後,它就可以一步一步拔除一切諸心漏(升起輪回重生之瀑流的雜染。有四類: 感官之欲、有生、見、無明)。。
簡而言之,來自禪相的智識與來自近行定的智識, 不論是從起源與本質的特性上來講都是不同的。
此處值得多補充解說的是安止定。安止定是人生極高的禪定成就。達到安止定者,多以出入息(安那般那)爲專注的對象(業處)。隨著他們專注於呼吸的生起和落下、或者只專注其落下,心逐漸地越來越精細,直到一步步放下一切攀緣、收攝起來,成爲上述的安止狀態。出入息的停止,即表示達到了安止定。在某些情形下,又名安止禪那(禪定),因爲它由呼吸入禪而來。之所以稱爲安止,是因爲當心達到那個狀態時,出入息停止了,但念住仍然是具足存在著。
當你處在這個狀態時,你無法作任何的觀察,因爲此時的心根本不介入任何的事物(因為已止住在那個境界)。只有當心退出那個狀態,進入近行定(近分定)時,你才能再開始觀察事物。那時你將會明察世尊所說必須瞭解的一切真諦及其它事物。這時沒有前述的禪相,然而這裡所得之智慧則以因果爲基礎,還帶著類比和明喻,它將會徹底地消除一切疑惑。
在某些情形下,如果禪修者以出入息之外的對象作爲禪定業處,仍可與修呼吸者一樣達到安止定。當心收攝起來,達到不再有出入呼吸時,即爲安止定。
不管怎樣,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禪修者不可把我的觀點作爲自己的標准,因爲思想與觀念乃世間之事(即便我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看見同一件事)仍不免對那同樣之事,構想出不同的名稱、得到不同的理解、也因此而生起無窮無盡的諍論。讓我們都只要專注於各自的業處, 來達到前述的安止定時(到那時,有了無偏見的公正之心) ,再來拿我們各自的體驗與經文中的敘述作比較。我們的智慧那時才是: 親證自知。這就是我所樂見的。
**根據中部111,從初禪到四禪,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在諸禪境中皆可作觀。觀察時意識需要從專注所緣略略移開,又不至脫離該禪境。文中提到安止定中不能作觀,而需在近行定(直譯為臨界定)中觀察,也是此意。不過安止定與近行定是論藏用詞,經文用的是奢摩他與禪那。對比其特點,第四禪與安止定同義。奢摩他可泛指定境,也可特指安止定/第四禪。
圖~尊者阿姜帖

過動孩子,或不易專注/易健忘成年人的建議


小清是個很可愛的11歲男孩,媽媽帶著他來看診。媽媽說小清是個過動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明顯的症狀,斷斷續續的服用藥物控制,在這幾年之中轉過三個小學。他如果不吃藥脾氣就很躁,和同學常有摩擦,激不得。
小清一進到診間坐下就開始不斷的扭動,椅子轉來轉去停不下來。媽媽在一旁很尷尬的不斷的教訓他要坐好、不要動、要聽醫師的話等等。
小清的能量場相當的不穩定,所以我先帶他做了敲三處、左右交叉、韋恩庫克和二、六連結(這些能量運動在哈佛醫師養生法2和哈佛醫師心能量或能量DVD裡都有詳細說明和示範)。一做完,孩子的能量場馬上穩定下來,可以安定的坐在椅子上不會亂動,而且很專注的聽我說話。
詢問母親孩子在進小學之前都很正常嗎?母親說上小學以前都很好,在幼稚園跟同學們相處也沒有問題,但是幼稚園時發生了一個事件孩子上次提到都還會哭。
小清一聽到這裡,眼眶馬上泛紅了,大滴的淚珠都滴下來了。他說想到了這件事還是非常難過。有天睡午覺時他不大想睡,所以亂動,後來幼稚園老師把他一個人鎖在教室外面不讓他進去,他一直敲門老師都不理他,他哭得很傷心,老師還是不理他。
我先幫孩子調整他的情緒能量,也讓孩子知道雖然老師對待他的方式讓他很傷心,但是老師並不是故意的。老師很生氣他的不聽話和吵到其他的孩子睡覺,但是不知道怎麼教導他,以為只要處罰,他就會變的比較好、比較聽話。其實老師不知道小清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只是能量場出了偏差,所以行為會帶給人家一點困擾。老師用他所知道的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清,事實上老師也不知道這樣會帶給小清那麼大的傷害。
我也讓小清自己說「我可以選擇原諒老師,我是一個很棒的孩子。我只要調整好我自己的能量場,老師和同學都會很愛我的」。
之後,我問小清「再回想同一件事還有傷心的感覺嗎」?小清說「沒有了」。
小清其實是個好奇心和探索性都很強的孩子,他的觀察力也很強,無時無刻都在觀看,因為他很聰明也學的很快,所以他很快就覺得無聊了。但是,當他的內在能量場不穩定時,孩子其實會覺得很不舒服,而外在顯現的是完全無法靜止下來的過動行為,這會影響到他的學習和人際關係。
過去幾年無論是在診間或到弱勢兒童機構義診,都會碰到類似小清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常常會惹師長討厭,被視為麻煩人物,或被誤認為他們是故意很粗心/不專心,也容易被同學排擠,所以成長過程會遭遇不少的心靈創傷。除了幫助他們清理情緒創傷以外,對他們最有幫助的是能量運動,如果能每天早上和每堂課之前都可以做的話,會進步的很快,而且家長和老師給我的回饋都是說比藥物有效太多了。我的經驗也是這些孩子幾乎都不喜歡吃藥後的感覺,很抗拒吃藥。
以下是我對過動孩子,或不易專注/易健忘成年人的建議:
1. 每天常做2,6連結、敲三處、左右交叉、韋恩庫克和再一次的2,6連結。
2. 飲食方面要避免人工色素和人工調味的,盡量蔬食。吃的對能量比較不會散漫或混亂,詳細的飲食建議可以參考我的第一和第二本書(哈佛醫師養生法1,2)。
3. 多鼓勵,少批判,孩子真的不是故意搗亂或不專心的,他們自己也想要做個好孩子。
歡迎按讚、分享、或留言互動喔!
更多身心靈的文章歡迎參訪我們的部落格 http://happy1013.blogspot.tw/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

Reference :

News for 伊波拉病毒 :
https://hk.news.yahoo.com/%E5%A5%AA%E5%91%BD%E4%BC%8A%E6%B3%A2%E6%8B%89%E6%81%90%E6%AE%BA%E5%9F%8B%E8%BA%AB-220018100.html

伊波拉疫情 利比里亞失控 ;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topic_news_detail.php?category=global&newsid=2833

香港1女子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已被隔離治療 :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1536275/1.html

港府:港未發現伊波拉病毒個案 :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25330

伊波拉病毒Q&A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28/18813955?top=4h

美醫檢出伊波拉家屬幸未遭傳染 :
https://hk.news.yahoo.com/%E7%BE%8E%E9%86%AB%E6%AA%A2%E5%87%BA%E4%BC%8A%E6%B3%A2%E6%8B%89-%E5%AE%B6%E5%B1%AC%E5%B9%B8%E6%9C%AA%E9%81%AD%E5%82%B3%E6%9F%93-040000523.html

衛生局籲外遊埃博拉病毒地區前慎重評估 :
http://news.qoos.com/%E8%A1%9B%E7%94%9F%E5%B1%80%E7%B1%B2%E5%A4%96%E9%81%8A%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E5%9C%B0%E5%8D%80%E5%89%8D%E6%85%8E%E9%87%8D%E8%A9%95%E4%BC%B0-1726483.html

Ebola symptom


[Ebola symptom]

The deadliest Ebola outbreak in history :
http://www.vox.com/2014/7/29/5948415/ebola-outbreak-disease-virus-symptoms-africa-facts-guinea-nigeria

Ebola: what you need to know (***):
http://www.vox.com/2014/7/29/5945515/ebola-outbreak-virus-disease-symptoms-africa-facts-guinea-nigeria

Treating the Ebola virus in Hamburg :
http://www.dw.de/treating-the-ebola-virus-in-hamburg/a-17821225

Ebola: Doctors told to prepare for global outbreak after victim was allowed on two planes

http://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ebola-doctors-told-prepare-global-3933249#ixzz38wOiGLRn

Follow us: @DailyMirror on Twitter | DailyMirror on Facebook :
http://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ebola-doctors-told-prepare-global-3933249

American Ebola victim is terrified, say his colleagues as they tell how ... :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09140/American-Ebola-victim-terrified-say-colleagues-tell-dedicated-life-Africa-refused-flee-young-family-virus-began-spread.html

Two American doctors battling the Ebola virus in Africa are en :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10334/Two-American-doctors-battling-deadly-Ebola-virus-Africa-entering-critical-phase-tehir-treatment-and.html

What will it take to stop the deadliest Ebola outbreak in history? :
http://www.salon.com/2014/07/29/what_will_it_take_to_stop_the_deadliest_ebola_outbreak_in_history/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看待「無奸不成商」

江代耀
如何看待「無奸不成商」

問:對於'無奸不成商'這句話,法師有什麼看法與見解呢?可以為我解答嗎?謝謝。

中台禪寺答:佛法中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許多從商的居士,想發心受五戒,但又認為作生意難免會說謊,所以沒有辦法持守不妄語戒。其實,世間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因緣果報,想要生意興隆,必須以店家的信用、誠信,取得顧客的信賴。所謂的'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永續經營,即是本著童叟無欺的理念,所以只要以真誠不妄的心待人處世,無須擔心事業無法成功。

我們的口容易犯四種過失: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於兩人之間挑撥離間即是兩舌,經上記載,常撥弄是非者,未來會招感聾啞、眷屬乖離等果報。惡口,是以粗言惡語罵人,若常遭官司纏身或常與人發生口角,便是過去惡口的口業所致。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會招感口腔惡疾、被人毀謗欺誑的果報。綺語是指言不及義的輕浮言語,講黃色笑話、寫言情小說也屬於綺語。現世口齒不清、遭人戲弄輕賤,即是過去綺語所感的果報。

羅睺羅幼年擔任佛陀侍者時,喜歡開人玩笑。有人來拜訪佛陀,佛陀在精舍時他就說佛陀不在,佛陀不在時卻說在。一日,佛陀喚羅睺羅用澡盆取水來洗足,洗畢將水倒棄後,佛要他把澡盆覆地,之後又叫他注水,羅睺羅心想:'覆盆怎麼裝得進水呢?'此時佛陀藉此因緣訓誡:'這就像無慚無愧的人,喜歡打妄語,使自性被覆蓋,道法不能入心一般。'犯口四過,不但損福缺德,心中亦難與正道相應,由此可知口業清淨的重要性。

佛於無量劫來未曾說謊、欺騙他人,所以具清淨梵音,說法音聲能遍傳十方國土,而且以一音說法,世界各國的人都能理解,連畜生、餓鬼、地獄道眾生也能聽得懂,此即因地修行時,口業清淨所感的殊勝果報。如果我們遠離四種口過,以真誠心待人處世,不但能得人信賴、尊重,念佛、持咒、誦經也會有感應,因為口業清淨,自然有清淨的功德效用產生。

太能算計的人,實際都是很不幸的人


太能算計的人,實際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過,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專家研究,算計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這些人感覺痛苦的時間和深度也比不善於算計的人多了許多倍。換句話說,他們雖然會算計,但卻沒有好日子.
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也是一個事事計較的人。無論他表面上多麼大方,他的內心深處都不會坦然。算計者本身首先已經使人失掉了平靜,掉在一事一物的糾纏裡。而一個經常失去平靜的人,一般都會引起較嚴重的焦慮症。一個常處在焦慮狀態中的人,不但談不上快樂,甚至是痛苦的。
愛算計的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平衡和滿足。反而會由於過多的算計引起對人對事的不滿和憤恨。常與別人鬧意見,分歧不斷,內心佈滿了衝突。
愛算計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體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習慣看眼前而不顧長遠。更嚴重的是,世上千千萬萬事,愛算計者並不只對某一件事算計,而是對所有事都習慣算計.太多的算計埋在心裡,如此積累便是憂患。憂患中的人怎麼會有好日子過?
太能算計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難輕鬆地生活.往往還因為過分算計引來禍患,平添麻煩。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常注重陰暗面的人。他總在發現問題,發現錯誤,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心總是灰色的。
太能算計的人,目光總是懷疑的,常常把自己擺在世界的對立面,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計的人,骨子裡還貪婪。擁有更多的想法,成為算計者揮之不去的念頭,象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心上。生命變得沒有彩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越聰明越好,越聰明越顯得自己為人處世的高明。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塗亦有真糊塗、假糊塗之別。小事糊塗者,輕權勢、少功利、無煩惱,則終成正果;大事糊塗者,則朽木不可雕也。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聰明的人表面愚拙糊塗,實則內心清楚明白,這不是一種更為高明的處事藝術嗎?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情非要尋個究竟,有時也是不現實的。多一點“糊塗”少一點計較,何嘗不是另一番開朗、超脫的生活風光呢?
讚好讚好 ·  ·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Ordination - Jetsunma


                                                       Jetsunma Tenzin Palmo

50 YEARS AGO, On July 24th 1964, Jetsunma was ordained by her Root Guru, Khamtrul Rinpoche. She describes this as the greatest joy of her life.

We invite you to celebrate with us. 
With your prayers, with your cakes - send photos - with whatever you consider appropriate to honour and celebrate this remarkable achievement.

What we would like you to do is to take a photo of whatever you do to celebrate - if for example you say mantras, write a little note to say you have done this and take a photo of the note...then post the photo on this page, or email to: assistant@gatsal.org

We will make an album of all your messages/photos and present to Jetsunma on the day.

Or write a handwritten message and take a photo of it, which we will add to the photo album that we will post on here and also present to Jetsunma on the 24th. We would like the messages to be handwritten so they are more personal and fun!
Any of our friends who are able to translate this message to other languages, please email to me and I will post it in other languages also.

Many thanks, Aileen


Above article is from  ...

https://www.facebook.com/128315270626403/photos/a.129684830489447.8463.128315270626403/305463789578216/?type=1&theater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Ordination reference :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Ordination :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5478499576745.1073741831.128315270626403&type=1


Reference :

Tenzin Palmo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nzin_Palmo

Nunnery Jetsunma Tenzin Palmo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etsunmaTenzinPalmo

Jetsunma Tenzin Palmo (official) - About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Jetsunma-Tenzin-Palmo-official/128315270626403?sk=info

Dongyu Gatsal Ling Nunnery - The Official Jetsunma Tenzin . :
http://www.tenzinpalmo.com/

Tenzin Palmo's book " Cave in the Snow "


Cave in the Snow: Tenzin Palmo's Quest for Enlightenment ... :
http://www.amazon.com/Cave-Snow-Tenzin-Palmos-Enlightenment/dp/1582340455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明韻清情 ─ 饒宗頤教授明清諸家筆意書畫展

明韻清情 ─ 饒宗頤教授明清諸家筆意書畫展
posted by Jao Tsung-I Petite Ecole for HKU and Public
Event Type: Exhibition
Event Nature: Culture and Arts
Event Details明韻清情 ─ 饒宗頤教授明清諸家筆意書畫展

近代一些中國書畫史學家認為,中國書畫在宋、元兩代是一個開創的年代,而明、清兩代則漸趨於保守及以擬古為風尚,但饒宗頤教授對這一觀點不盡認同。在其〈論書十要〉中,有一段就指出:「明代後期書風丕變,行草變化多闢新境,殊為卓絕,不可以其時代近而蔑視之。倘能揣摩功深,於行書定大有裨益。」在繪畫方面,饒教授在〈從明畫論書風與畫筆的關聯性〉一文中就說道:「明代上承元人遺緒,書與畫的結合,比宋代又推進一步。趙孟頫已提出『石如飛白木如籀』的寫法,倪迂折帶皴,以側筆取姿,王蒙雜樹簡直是以草法入畫(指「青卞隱居圖」),這些是眾所周知的例子。」他對明、清兩代,尤其明遺民的書畫風格,研究甚深,亦用他們的技法作基礎,開創自己的風格。明末張大風,陳老蓮,八大,石濤等人對他的畫法影響極深。

這次展覽選取他部份以明、清人筆意所作的書畫,從中顯示他是如何從古人筆意之中,轉入「我之為我,我自有我法」的境界。


The Charm of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in th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by Professor Jao Tsung-i

Som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historians regard that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re the eras of develop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a period of conservation and imitation. However, Professor Jao Tsung-i is not a follower of this theory. In The Ten Essential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e states, “The period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is a time of change in calligraphic style, and many new approaches were developed both in running and cursive script. Nevertheless, we should not despise this development because it took place only several centuries ago. If we can carefully analyze these manners and make effort in practicing, there must be great advantages.”

On the aspect of painting, as Professor Jao indicat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yle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the Ming Dynasty, “Painters of the Ming dynast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the Yuan painters,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as more advanced than that of the Song dynasty. Zhao Mengfu first proposed the idea that ‘the brushwork of rock painting should resemble that of the flying white calligraphic technique, and the painting of trees should be similar to the brushwork of large seal script. Ni Zan’s bent-ribbon stroke is actually the use of lateral brush movement, and Wang Meng painted trees with the techniques of cursive script.’ Those are well known examples.” Professor Jao has a deep study in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ic style of the Ming leftover subjects, and he has created his own technique based on these styles. Zhang Feng, Chen Hongshou, Bada Shanren, and Shitao especially affected his artistic style.

This exhibition selected part of hi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in the styl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se works, we can see how he has developed his own way on the foundation of previous masters.

明韻清情 ─ 饒宗頤教授明清諸家筆意書畫展
日期:2014年7月4日 - 8月15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公眾及大學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鄧志昂樓)
電話:3917 5598

The Charm of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in th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by?Professor Jao Tsung-i
Date: 4 July – 15 August 2014
Time: Mon to Fri 10am - 5pm
(closed on public holidays & university holidays)
Venue: Jao Tung-I Petite Ecol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ang Chi Ngong Building, HKU)
Telephone: 3917 5598

Date/Time04/07/2014 to 15/08/2014 10:00-17:00
Venue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鄧志昂樓) Jao Tung-I Petite Ecol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ang Chi Ngong Bui
LanguageBilingual

Registration InstructionRegistration is not required.



Contact InformationShould you have any enquirie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Ko Man Yee by email at komanyee@hku.hk

About article is from ...


明韻清情 ─ 饒宗頤教授明清諸家筆意書畫展  :
http://hkuems1.hku.hk/hkuems/ec_hdetail.aspx?guest=Y&UEID=31727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Britains Got Talent 2014 TOP 10 ( First Auditions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4 TOP 10 ( First Auditions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5eeA_BxrQ

Collabro sing Stars from Les Misérables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4




Collabro sing Stars from Les Misérables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4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b5UJS2WwQ8

What a energetic old lady ...



Spectacular Salsa - Paddy & Nico - Electric Ballroom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4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HnWz3EyHs

如雷貫耳的警醒──恭聆卡盧仁波切開示

佛門網
 
 

如雷貫耳的警醒──恭聆卡盧仁波切開示

2014年6月21、22日,吉祥香巴大乘林假借香港跑馬地東蓮覺苑寶覺小學禮堂,恭請世界知名的卡盧仁波切 (Kalu Rinpoche) 主持為期兩天的法會。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碩果僅存的香巴噶舉派 (Shangpa Kagyu) 傳承持有者,以勇於揭示教界陋習,說法幽默而現代化、緊扣生活、直指人心著稱。是次法會期間,他作了許多切中時下佛教徒常見弊病的開示。筆者有感其教言對廣大修行人之重要性,乃撮寫重點於此,以饗讀者。


灌頂是善意的謊言?

兩天的法會包括兩場灌頂,仁波切就此說道:「真正的灌頂是觀想。」經典上記載某段時間內修持某一法門即能開悟,或者接受灌頂後會如何如何幸福,其實都是美麗的謊言,是為了策發、鼓勵弟子修持而說的。1

灌頂的過程是在解釋、示範如何觀想修持,並非給予加持或好運,灌頂後便要靠自己修持;而觀想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心平和、安穩。透過虔敬結合觀想,成熟心續,才容易明心見性。


別滿足於唸咒、灌頂數量

仁波切指出,許多自認「修行者」的人很重視持咒數目,唸了許多咒便感到高興或滿足,卻甚少反觀自心,忽略內在功德;人們也很強調「修」了多久、受過多少灌頂,但這並不足夠,因為不保證能為自己帶來多少改變。除了持咒、灌頂,還須要透過止觀禪修等各種修持,減少負面思想,才能達至究竟的快樂。


莫太沉迷「加持」

仁波切稱過去曾以為自己是卡盧仁波切轉世 (按: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公認的大成就者) 故有能力給予加持,弟子們也這樣想,但結果並未為雙方帶來甚麼特別的事情,倒讓仁波切明白到欲以佛法滿足個人期望,只會偏離佛法的原意。

對佛法的殊勝加持有感受是好的,但有些人終生沉迷在這些感受中,則會本末倒置。仁波切本人也曾經把佛法簡單地看作加持,但後來反思這樣對自心有否裨益,便改變了看法:佛法的重點不是加持,而是實修、培養自身功德。經常去法會、灌頂,某程度上是有幫助的,但還不足夠,更須要了解佛法義理。


祖師們為何飛天遁地?

仁波切提醒,修學佛法並非到處去不同的道場會友聯誼,應該依止明師,深入修學,甚至閉關專修。而我們要找的老師,不一定要是甚麼「大師」,更可貴的是單純的老師──能夠給你清晰指引、讓你一門深入的人。歷史上著名的瑪爾巴大譯師 (Marpa,1012–1097) 從不以大師自居,其心子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1040–1123) 首次遇見他時,他只是在耕田……

許多古代祖師的傳記,都大量記載他們飛天遁地、穿牆過壁的事跡,但仁波切會問:「他們做這些事情幹嗎?」(眾笑。) 古時沒有科學,故當時的人要講神通;現代科技昌明,神通不再重要。2 我們更須要閱讀近代大德的傳記,參考他們如何精進聞思、實學實修。

很多人對神通趨之若鶩,但佛法不重視神通,而重視實相;強調修心、修正現實人生。這方面我們須要模範、指導和鼓勵,因此須要上師。


大師不必是超級英雄

今人多把祖師大德視作完美的英雄而非須要學習的模範,但祖師們都曾出錯,正因為曾經犯錯才能找到正道,故莫認為出錯是壞事,也無須要求完美的上師。我們需要的是像凡人一樣的上師,而非表現得很高證悟、彷彿自己是本尊甚至是比神佛更厲害的人。上師需要有一般人的經驗,才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現代人求法很多但不知如何實修,古德卻能真正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這並非因為時代不同,實際上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古今並無本質的差異。若希望獲得真正的快樂,便要依循上師的指導,扭轉惡習、改進自己。


尋找能實際指導你的上師

每個修行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上師,而佛教中的師徒關係應該是一對一,而非一對百千。上師愛護弟子如家人,弟子尊敬上師如領導;上師按照弟子個人根器、進度作出針對性的指導,彼此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弟子應該尋找一位有時間與你相處、給你實際教授的上師,而非遠在地球另一角落、沒有太多機會接觸的上師。否則,純粹擁有一位名義上的「上師」,並無意義。


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

仁波切認為,佛法中有眾多法門,是為了適應不同的人。現今佛法教學的最大問題是:接受某一法師指導的,全部修習同一法門。這樣很難進步,也難以徹見佛法內涵。

盲從大眾的說法,隨波逐流、模仿別人,並非真正修行。修行者不應聽到甚麼即急於行動,應先釐清箇中意義;有時要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自我反思,或者向上師求教,以自己的體驗結合上師的指導向前進步,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


培養真誠的發心

依止上師需要虔敬,觀修也需要虔敬。仁波切開示,虔敬能讓我們更容易洞見心性,但不要因此而強迫自己「虔敬」,蓋造作出來的虔敬很容易受動搖。親近承事上師,慢慢了解其功德,自然會生起真誠的虔敬。

同樣地,修學佛法也是不能勉強的。應多看歷史及先賢傳記,從中獲得啟發或鼓勵;多作聞思修,隨著知識、經驗累積,培養出對佛法的歡喜心。

根據仁波切的經驗,不了解「無常」則不能把佛法學好,聽法也只會水過鴨背。我們可能在邏輯上認知無常,但內心仍抗拒接受,並懷有相反的期望 (奢望「恆常」)。要體會到無常的真實性,才能觸動心弦,引發趨入佛法的動力;經常憶念無常,功德也會自然生起。


不卑不亢

有些佛教徒自覺懂得很多、修了很久,遂貢高我慢。這種心態會摧毀善業,也會妨礙對上師或佛法生起虔敬心。外表假裝成很好的修行人,內心煩惱卻沒有減少。因此,與其花時間研究觀想修法之類,不如專修皈依,培養虔誠心,對治我慢,讓佛法真正進入自心,繼而開啟智慧、生起證悟,這樣才有能力自利利他。

另一方面,卻有一類佛教徒不能接受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符合佛法提出的功德,因此感覺很差。然而,抗拒自己亦無補於事。佛法是很美好的,但僅僅聞法,難以馬上清淨累積已久的習氣。我們須要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如法對治問題。按部就班地持續修習,必能逐漸進步。


無須臆測空性、妄談覺悟

仁波切指出,有些人讀過一點佛學,便經常把空性掛在嘴邊,這個又說是空、那個又說是空。然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修學有助自己現實生活的法門。

另一些人則喜歡談論覺悟是如何如何,這也沒有必要,覺悟不是由別人告訴你是如何的。覺悟其實很簡單,保任內心平和、安穩,智慧及功德則自然生起;明白自心的本質,然後順其自然即可,別做太多或太少。

有些佛教徒懂得很多,但未能活學活用,故聞法與修法須要平衡。不論知道多少、證悟多高,最重要的是常懷謙卑、恭敬上師,與上師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隱藏自己的功德,像一般人如常地生活,無須特別標榜是佛教徒。

表現謙卑並不等於失敗者,我們要這樣修心養性,才能繼續增長功德。否則,驕傲我慢將會退失功德。


不用標榜佛教徒

仁波切表示,佛法是指引如何開展個人素質的方法,重點不是要把人們都變成佛教徒。佛陀從未說過要你做佛教徒,也不曾要求你聽他命令或崇拜他、供養他。我們禮佛是為了放下我慢,供養是為了培養慷慨之心。除此之外,佛陀說的都是教我們認識、開發自身功德,自我改進,以適合的方式生活,不要批判別人,感恩和珍惜,活在當下,思維無常,觀照實相。上師的責任就是依照佛陀的精神,引導弟子發掘自己的素質。






1 筆者認為仁波切所指的美麗謊言,即佛陀的別時意趣、別義意趣。可參拙文〈佛語不能臆測,但也不能依字直解(上)〉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0187

2 這讓筆者想起一個故事:一個人苦練神通多年,終於能飛越大海到達對岸。友人問道:「我花幾塊錢就能坐船到對岸。你練得那麼辛苦,就是為了節省這張船票嗎?」
 
Above article is from ...
 
如雷貫耳的警醒──恭聆卡盧仁波切開示 :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0918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新界東北 North East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新界東北 North East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lkcEEtT5U&list=UUS2wpqjYGy5-C8_wZIZXKMw

青山 山頂




青山 山頂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DlaNKcdwE

聖嚴法師 -- 持戒修福, 禮佛修定

聖嚴法師-- 以持戒修福, 多念佛菩薩的聖號,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以禮佛修定, 多讀佛典經論,來增進自己的智慧心。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每天四分鐘 剷除產後鬆弛肚皮 永別小腹婆


每天四分鐘 剷除產後鬆弛肚皮 永別小腹婆


Miss Mikko |  中將 |  訂閱 |  發訊息 | 檢舉
發表於: 2014/06/11 1:48 am (29天前)
 


]對於大部分女生來說,鍛鍊的主要動機是要讓身材變得更好。那到底什麼叫好呢?當然是PP要更翹大腿要更緊致,最要緊的應該還是肚子上不能有贅肉。

在這裡告訴大家,要實現以上目標,僅僅做一些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基本沒戲。很多女生一聽到練無氧,就馬上會說「討厭!人家可不想練出大塊肌肉,好噁心喏」。再一次很負責地告訴讀者們,對於女生來說,除非是上大重量高強度,否則是不太能出來大塊肌肉的。首先男女肌肉類型不同,而黃種人的肌肉密度也很一般,因此亞洲女性要在短時間內練出大塊肌肉基本是天方夜譚。

以下是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很火的號稱「三個月就能練出人魚線」的8個動作。這8個動作都是平板支撐,也就是Plank(如封面所示)的變形,主要是練核心力量的。可能不少朋友之前也轉發過甚至練習過這些動作,但是效果又如何呢?鄭重地告訴大家這些動作一天只練幾下根本是沒有效果的,那該怎麼辦呢?這就要讓間隔訓練(interval training)來發揮效果。

間隔訓練顧名思義就是在訓練中引入間隔的概念,訓練一段時間再休息一段時間,而不是像傳統有氧運動那樣強調勻速持續不斷。而高強度的間隔訓練,也就是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的原理是通過安排高強度的訓練量以及相對較短的休息間隔,讓人體在鍛鍊中不斷保持最大心率的75%以上,從而充分消耗熱量,達到快速減脂以及提升體能的目的。


動作一



動作二




動作三



動作四




動作五



動作六



動作七



動作八





將這8個動作依次練20秒然後休息10秒繼續下一個動作,這樣就是一輪,一共是(20s+10s)*8=4分鐘。這種訓練方式叫做Tabata,是由日本東京體訓大學的Izumi Tabata博士所創造的,也是當今最流行的HIIT的一種形式。

這樣堅持三個月人魚線就真的不再是夢啦,期待大家三個月後的成果!


喜歡我們貼文的請多多按讚及分享喔

本文摘取自網路,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來信與我們告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above article is from  ...

每天四分鐘 剷除產後鬆弛肚皮 永別小腹 :
http://tw.gigacircle.com/373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