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7) Camera testing after repair - Peak Tram

Yesterday, Peak Tram company celebrated the 120 Anniversaries. Customer only paid 30 cents (the fare in year 1888) to take a ride.
1)
singtao
萬人集體回憶120年前纜車 (星島) 05月 31日 星期六 05: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山頂纜車一八八八年通車光景,在一百二十年後的昨日重演,有只售三毫的單程仿古車票、有「號外」,也有身穿仿古制服的工作人員,吸引大批市民旅客爭相踏上這個「三毫子」懷舊旅程,最後共一萬人心願達成。不過,要尋找集體回憶也不容易,昨午高峰期乘客要輪候近七小時,始能登上纜車懷舊一番,由於人龍不絕,至昨傍晚纜車公司突然「截龍」,遲來者剩下一肚子氣。
  記者:周嘉莉
  本港歷史最悠久公共交通工具山頂纜車,昨日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纜車公司決定「時光倒流」,讓市民以當年二等纜車來回票價三毫,購買一張仿古懷舊的單程車票,乘搭纜車上山頂,乘客除了獲贈一模份仿當年出版的通車「號外」,又可與穿上維多利亞 時代懷舊服飾及制服的纜車車長及職員合照留念,而車長更利用昔日的響鈴車票打孔機(俗稱「叮叮」)為乘客打票,齊齊走進時光隧道,回味纜車百年歷史。
  響鈴「叮叮」為車票打孔
  昨日時晴時雨,但花園道山頂纜車站,由早到晚都人潮不盡。纜車早上七時開始運作,至九時已有近二千名市民排隊候車;昨午高峰期,一度超過六千人在排長龍,龍尾至花園道天橋底,結果乘客輪候長達七小時始能登車。
  現場人山人海,一度出現混亂,有市民插隊起爭執,需警方介入調停;又有兩名排隊的市民不適,送院治理。
  人龍不減 兩市民不適
  由於人潮太多,纜車公司昨午已呼籲市民乘搭其他交通工具上山頂,及後人龍略減,仍一直維持約二千多名市民排隊登車。纜車公司昨傍晚六時半前宣布車票售罄,即時「截龍」,在警方協助下,停止讓市民再加入排隊行列。
  幾十名遲來一步的市民旅客對此深感不滿,當中有人專程遠道由東涌 趕至,眾人一度鼓噪,並與警方發生推撞,且一度不肯離開。香港上海 大酒店主席米高嘉道理對於市民須冒雨等候乘坐纜車致歉,纜車公司副總經理曾瑛美亦指,昨日的人潮屬意料之外,公司一直與警方及運輸署 保持溝通,實施人潮管制,而昨日纜車班次已經由平日每十五分鐘一班,加密至每十分鐘一班,全日招待一萬名乘客。
  昨日不少乘客為仿古車票而來,洪小姐一家三口到場,看到人群打「蛇餅」,嚇得即時改坐的士上山頂,再由山頂乘纜車下山,她拿車票,眉開眼笑地說,「最難忘同最值得紀念的就是車票。」另一對乘坐纜車的李氏夫婦,冀懷緬當年拍拖的甜蜜感覺,李生慨歎,隨社會發展,從山頂上看到海洋的面積愈來愈小。
2)
百二年前三毫子食大餐 (星島) 05月 31日 星期六 05: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三毫子」乘搭一程山頂纜車,對於昨日大排長龍的市民而言,這樣的優惠幾乎等於免費。不過,有專家估計,在一百二十年前,以「三毫子」搭一程纜車,絕非普羅大眾能負擔,相信當年的「三毫子」價值相當於現時的數百元,足以吃一頓豐富的晚餐。
  價值相當現時數百元
  錢幣收藏專家陳榮輝指出,一百二十年前的香港貨幣,最小面值是文錢,每十文錢等於一仙士,每十仙士等於一毫,而當年一名普羅市民的每日花費,也不過幾仙士,若要花「三毫子」搭一程纜車,一點也不便宜。他解釋,「當年的仙士是用銅製的,面積比現在的一元硬幣還要大,至於當時的一元,更是要銀行大班逐張簽名作實的大鈔票,如果要衡量三毫子在當年可以做到甚麼,估計差不多食一餐好豐富的晚餐,相當於現在的數百元左右。」
3)
由低做起 工程師見盡滄桑 (星島) 05月 31日 星期六 05: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懷緬過去常陶醉,五十九歲的梁念祖在纜車公司工作長達三十九年,由售票員到當上工程師,他走過的黃金歲月,都有纜車陪伴左右。當時代巨輪轉了又轉,纜車車廂及票價由過去分頭等至三等,發展至今人人平等,他仍抱堅持,「時代在變,但纜車『零意外』的目標永遠不變。」
  由一九六八年九月加入山頂纜車公司工作至今,梁念祖見證纜車與社會的發展及進步。當年青十九歲,他在纜車公司第一個職位,是擔任小小助理售票員,憑努力,兩個月後,便榮升車長,現時晉身工程師行列,並成為公司工齡最長的員工。
  無禮高官 口哨使喚手杖推人
  他憶記,早年纜車車廂及票價分頭等至三等,一九二六年始取消,但在上世紀本港未建海底隧道時,纜車的乘客主要是一眾高官及歐美遊客。他笑言,接待高官實在是一件苦差,同事間更以「一塔屎」至「九塔屎」的等級,私下替「麻煩」高官逐一評級,小心提防。他坦言,「當時高官不當職員是人般看待,如他們會以吹口哨形式呼叫我們,亦會用隨身『士的』(柺杖)來撥開我們。」
  當一九七二年八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本港經濟好轉,纜車的乘客身分起了變化,多了升斗市民的份兒,愈見熱鬧。纜車在變,時代在變,多年來唯一不變是工作宗旨,他言明,「纜車『零意外』的目標永遠不變。」
  數到難忘趣事,又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尾,他曾於纜車路軌上拾到一位日本 遊客的錢包,內有駕駛執照及工作證。略懂日文的他,看到該駕駛執照寫上繁鎖的補領手續後,決定將錢包速遞回日本;同年,那位日本遊客與同事一行四十人,專程由日本來港坐纜車,親自往機房向他致謝之餘,再宴請他。多年來用心待客,梁念祖與纜車如出一轍,經得起時間考驗。記者 周嘉莉
above news is extracted from the Internet news website.





1) Camera testing after repair - Hong Kong Park...near main entrance :
?
Another series ...
1/2 香港公園(Hong Kong Park) June 2010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